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這個關鍵時刻,市委十五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堅定信心再出發、改革創新再出發、擴大開放再出發、擔當作為再出發、爭創一流再出發,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氣神,以“二次創業”的勇氣和擔當,矢志再造一個新中山,力爭2035年前實現GDP等主要經濟指標翻一番。
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目標,為中山下一步高質量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這是一個擊鼓催征的目標,將有力凝聚起全市各方力量奮勇拼搏。這也是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需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地接續奮斗。
在這場關系中山前途命運的遠征中,中山國有企業責無旁貸, 要全力以赴地拼,拼眼界的深遠,拼改革的魄力,拼創新的勇氣,拼執行的效率,拼擔當的胸懷?!捌础背鲂聡?,“拼”出新天地,為“再造一個新中山”貢獻國企力量。
拼眼界的深遠,就要深刻領會“再造一個新中山”的重大意義。再造一個新中山,不是對某一領域的修修補補,而是市委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是對中山全方位、系統性的重塑與提升,關系這座城市的未來與400多萬百姓的生計。國有企業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再造一個新中山”所蘊含的深遠意義和豐富內涵,始終堅持以服務市委、市政府各項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為導向,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持續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特別是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作為黨在經濟領域的執政骨干和治國理政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來源,必須做到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既要當旗幟鮮明講政治的企業家,又要當能謀善斷管企業的政治家。要心懷國之大者,勇創新敢擔當,主動將企業經營管理融入全市經濟社會大局中謀劃思考,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在轉作風、“工改”、治水和拼經濟“3+1”攻堅戰中打頭陣作表率,團結帶領廣大國企干部職工在“再造一個新中山”征程中展現國企人的新擔當新作為。
拼改革的魄力,就要敢于直面問題敢闖敢試。市委書記郭文海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市委十五屆六次全會上指出,要勇當改革創新的“闖將”。只要有利于突破問題、有利于高質量發展,就要大膽闖、大膽試,敢于一馬當先、勇于闖“無人區”。過去,中山因改革而興;未來,中山也必將因改革而強。但改革從來不是三言兩語、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必須真刀真槍、刀刃向內,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朝著目標砥礪前行。2022年,中共中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印發《中山市關于加快推動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方案》,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全面鋪開。一年多來,市屬國企持續深化改革,優化經濟布局和調整結構,深度轉化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三能”機制,推進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但對比大灣區的一些標桿國有企業,中山國有企業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改革永遠在路上。國有企業要牢記職責使命,牢固樹立改革思維,鞏固深化改革成果,突出抓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實實在在的改革效果和經營成績,為中山各項工作在全省大格局中爭一流、創一流提供有力支撐。
拼創新的勇氣,就要勇于打破藩籬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強調,要推動國有企業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提升國有企業原創技術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能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當前,中山國有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較弱,但創新并不局限于科技領域。作為地方國企,可以重點從三方面發力。一是理念創新。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持續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勇于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勇于破除因循守舊的思想、勇于克服安于現狀的惰性,善于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把持續創新的過程轉變成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過程、轉變成融入推動“再造一個新中山”大局的過程。二是制度創新。完善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構建完善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體制機制,激發創新的澎湃動力。堅持人才強企,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育、使用、激勵機制,讓人才各盡其能、各展其能,持續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動力,帶動企業創新發展。三是整合賦能。發揮國有企業在整合集聚創新資源等方面的基礎優勢、培育和引導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功能,圍繞全市重點規劃產業進行布局,通過招商、投資、基金、孵化乃至并購等方式,成為創新資源的整合者、鏈接者,帶動創新理念、先進技術、高水平人才等落地中山,為中山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拼執行的效率,就要堅持不打折扣狠抓落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市委有號召,國企要堅決響應;市委有部署,國企要堅決落實。市委十五屆六次全會鮮明提出“再造一個新中山”的中長期目標,以及聚焦“八大重點”爭一流、創一流的實踐路徑。國有企業要準確把握目標要求,將學習領會市委十五屆六次全會精神的成果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工作思路、有力舉措、實際行動,切實推動這一宏偉目標在國有企業落地見效。國有企業在“八大重點”的每一方面都大有可為,也應大有可為。尤其是在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工改”和治水兩大攻堅戰、“百千萬工程”、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更要擔重任、當先鋒、打頭陣。干事擔事,是黨員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國有企業的價值所在。我們要事不避難,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細化工作任務,拿出針對性的落實方案,制定具體的時間表、施工圖,全力抓好各項工作落實落細,發揮好國民經濟“壓艙石”“頂梁柱”作用,服務好全市高質量發展大局。
20世紀90年代,中山國有企業曾有“十大艦隊”的輝煌。在新時代,乘著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東風,中山國有企業再度揚帆起航,全力重塑中山“國企艦隊”,打造成為城市綜合開發主力軍、地方資源型產業主導者、產業優化升級助推器、優質公共服務重要支撐。如今,“再造一個新中山”的藍圖已經鋪開,“八大重點”爭一流、創一流的路徑已經明晰,中山國有企業身逢其間,必須全力以赴,以“拼”的姿態奮力沖刺,以“闖”的勁頭改革創新,以“實”的作風狠抓落實,確保各項目標務期必成,在“再造一個新中山”的偉業中彰顯國企力量與擔當。
(作者供職于中山翠亨集團有限公司)
編輯 賴彤瑤? 二審 王欣琳? 三審 陳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