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aq22"><u id="6aq22"></u></input>
    <dd id="6aq22"><td id="6aq22"></td></dd>
    <input id="6aq22"></input>
  • 論叢 | 從“兩個結合”看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規律
    發布時間:2023-08-07 來源:中山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的“兩個結合”,他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边@“兩個結合”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詮釋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真諦。

    “兩個結合”深化了我們黨
    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規律性認識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中,我們黨一直強調和堅持“第一個結合”,即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貫穿我們百年黨史的最寶貴經驗,也是我們黨制勝法寶?!暗诙€結合”,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已在2021年建黨百年慶祝大會上首次提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又對此作了深入闡述。

    縱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我們黨一直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但并不意味著不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的文化底蘊一直內含在中國具體實際之中。但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文化作為深層次因素和軟實力還未能彰顯出來,我們的文化自信與理論自覺還有待提升。時至今日,全球格局已發生深刻變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在全球綻放,我們的理論創新和文化自覺已達到新高度,中國共產黨不僅強調“四個自信”,還提出要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所以說,“兩個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經驗總結,更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兩個結合”是推進
    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成功經驗

    我們黨在“兩個結合”的探索上,經歷了曲折的歷史發展過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立足于中國國情創造性地探索了一條有別于其他國家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首次強調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的重要論斷,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理論自覺發展階段。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又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的“第二次結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經歷了以1956年為起點和以1978為起點的改革開放才真正完成。特別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及時代特征相結合,重新明晰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律性認識。其后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的國情相結合,科學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時代問題,先后產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成果,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臨著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我們黨需要在治國理政、全球治理等系列重大問題進行系列理論探索和創新,需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在實踐創新中推進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信與文化自信。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兩個結合”的重要產物,是我們黨新時代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新時代需要繼續深化
    “兩個結合”推進理論創新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敝挥邢到y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準確把握中國國情,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點,才能更好地堅持“兩個結合”,推進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首先,堅持“兩個結合”需要全面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其后由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理論體系,是一個開放的、 發展的、充滿活力的理論體系。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傳承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并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及中國文化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其次,堅持“兩個結合”需要對中國國情有深刻準確的把握。要將國情放在一定歷史方位中認識,明確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又進入社會主義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但已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將國情放到全球化時代背景去認識,深刻認識到全球化時代潮流必然揚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及零和博弈,我們要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動應變求變,在變局中開新局,準確分析我國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在全球治理中體現中國擔當,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要將國情放到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中去認識,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將中國人民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起來。

    最后,要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性。馬克思主義伴隨各種主義、思潮共同傳入中國,但在激蕩競爭中被中國人民所選擇,并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這顯然有其歷史必然性和文化契合性。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強調辯證法、實事求是、共產主義理想,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格物致知、陰陽相生、天下為公、革故鼎新、天人合一、大同社會等理念,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具有高度契合性??梢哉f,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使馬克思主義獲得豐富的文化滋養,讓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作者系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科學技術部部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名人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編輯 陳家浩? 二審 朱暉? 三審 徐小江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