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aq22"><u id="6aq22"></u></input>
    <dd id="6aq22"><td id="6aq22"></td></dd>
    <input id="6aq22"></input>
  • 對標一流!中山人才工作培訓班啟動,學員跨城赴深圳“取經”
    發布時間:2023-08-21 來源:中山+

    ??“希望參訓學員主動對標一流、跟上一流、追趕一流、超越一流,全面提升履職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創建一流的人才生態,以優異的人才工作為‘再造一個新中山’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月21日上午,由市委組織部、中山國際人才港共同舉辦的“向深圳學習 共建人才高地”人才工作培訓班正式開班。在開班動員環節中,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向學員提出期許。

    記者了解到,本次培訓班分為3期,從8月21日持續到8月30日。140多名中山學員將走進深圳,學習深圳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工作模式,為中山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培訓班現場教學。通訊員供圖

    本次培訓對象覆蓋面廣,除了面向各鎮街、有關單位的人才工作者,還面向各鎮街重點人才企業,包括這些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才引進、人才政策申報等業務的“人才運營官”。

    跨城“取經”
    人才工作培訓班啟動

    當日上午,“向深圳學習 共建人才高地”人才工作培訓班首期課程,在中山國際人才港正式開班,40名來自中山各鎮街的人才工作者參加培訓。在上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聆聽人才工作交流及人才政策宣講后,下午1點多,學員們出發前往深圳,開啟“跨城”人才工作經驗學習之旅。

    7月19日,中山市委十五屆六次全會召開。全會提出,要“再造一個新中山”,再次強調要唱響珠江口東西兩岸“同一首歌”,謀深做實深中經濟合作區。要更加自覺全面學習擁抱深圳,主動對接深圳,持續深入推動與深圳合作的“六個一體化”。

    全面學習深圳,是中山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力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推動中山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動干部隊伍解放思想、提升能力素質、拓寬視野格局的現實需要,也是國家重大基礎設施深中通道即將建成開通重大歷史機遇的客觀要求。

    著眼為“再造一個新中山”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市委組織部精心組織策劃,中山國際人才港積極承辦,為全市人才工作者創造學習機會。

    據了解,本次培訓主要課程由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設計,在師資和課程安排上,聘請了權威專業的老師,突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主課,開設“新時代政府人才工作新路徑、新思維”“創新人才驅動”等課程,安排現場教學課程,包括參觀前海國際人才港、深圳人才公園、字節跳動(深圳)公司等。

    全方位學習深圳先進理念

    中山的人才工作者、人才運營官到了深圳后,將具體向深圳學什么?

    記者從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獲悉,去年以來,中山市實行的特聘人才制度,是充分借鑒深圳特聘崗位探索經驗,結合中山實際全面升級優化而來。深圳在人才相關制度設計上,尤其是人才評價“破四唯”上開全國之先河,也是中山一直以來學習的榜樣。

    中山將借助這次培訓班,進一步學習深圳先行先試、敢為人先的精神,不斷優化完善人才政策,全力做好特聘人才評定工作,讓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才都能脫穎而出。

    深圳人才公園是全國第一個人才主題公園,公園占地面積約77萬平方米,通過將大量的人才元素融入自然景觀的方式,充分凸顯了對于人才的重視和引進人才的決心。中山市對標深圳,建設全省首個地級市人才公園,將生態福利轉為人才引力,打造新時代中山“聚天下英才”新名片。

    在本次培訓中,中山學員將充分學習深圳的先進理念,借助各方力量營造愛才敬才用才的社會風尚,堅持服務陣地與服務隊伍一體化推進,加快完善人才港服務體系,著力形成“中心隨產業設立,服務隨人才開展”生動局面,不斷加強人才工作者、人才管家、人才運營官、全球引才顧問四支服務隊伍建設。


    編輯 方嘉雯? 二審 王欣琳? 三審 查九星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