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aq22"><u id="6aq22"></u></input>
    <dd id="6aq22"><td id="6aq22"></td></dd>
    <input id="6aq22"></input>
  • 中山評論 | 中山書展15年:起而行之,文心篤定
    發布時間:2023-08-18 來源:中山+

    嶺南夏日百卉香,但書能香我何須花?今天,中山人相交15年的老朋友——中山書展重新回到博覽中心,盛情召喚著這座城市里的錦繡文心。

    今年是疫情放開后中山首次恢復大規模線下書展,20個展區超6萬種出版物亮相,線上線下各類閱讀推廣活動達400余場,加上此前面向全市市民發放的500萬元購書代金券,全民閱讀、書香中山的濃厚氛圍如風滿帆,意氣昂揚。

    8月17日,書展各個展區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布展工作。記者 繆曉劍 攝

    熱鬧的背后,是人們經歷巨大不確定因素后的集體精神回歸。在那些以“讀”攻“毒”的日子里,我們再次感受到讀書的巨大意義,白紙黑字為迷茫的人們搭起堅固的庇護所。其實,在時時處處追求精準和效率的流量時代,閱讀早已不是我們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最便捷渠道。但閱讀始終是無法取代的,因為它除了引導人們開闊視野,還能讓人清楚地認識自身,在自我觀照中蘊養豐盈充實的靈魂世界和氣象萬千的精神品格,進而積蓄面對風浪的定力和信心。

    中山首屆書展現場。黃春華 攝

    熱鬧的背后,更是中山書展15年來深耕本土、堅持創新的優秀基因。從最初體育館的人山人海,到如今線上線下全面開花萬眾矚目,書展與城市一直保持互相滋養、共同成長的關系。特別是近年來,中山充分利用書展的品牌力和影響力,著力健全閱讀服務體系,完善閱讀基礎設施,打造“書香中山”文化品牌,促使全民閱讀在中山大地蔚然成風。如今,原本縹緲的書香氛圍,已被轉化為覆蓋全市23個鎮街的百余家“香山書房”,轉化為一個個“視閱讀為呼吸”的書香家庭和個人,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滋養。

    中山各類公共閱讀空間隨處可見。圖為夜幕下的紫馬嶺“中山書房”外景。 本報記者 明劍 攝

    一路走來,中山書展常辦常新,不斷給人帶來驚喜和希望。它更加突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突出對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呈現,更加突出對兒童青少年等重點群體的關注關懷。它像一條紐帶、一道橋梁,把本土和外地的文化資源凝結在一起,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大家共同肩負起新時期文化傳承發展的歷史使命,碰撞出文化傳承發展的新思路、新動能,也進一步涵養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精神與品格。

    當然,推動中山書展繁榮、城市文化進步少不了每一個熱愛閱讀的你。正是一位位讀者對“讀書這件頭等大事”的執著,對本土文化氛圍的情有獨鐘,對個人精神思想的不吝輸出,托起了中山書展的熱力值和這座城市的魅力值。

    第十五屆中山書展,約你不見不散。


    編輯 汪佳? 二審 王欣琳? 三審 陳浩勤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