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成為全國首家粵港合作共建的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是中山市“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改革先行先試”的醫療創新改革項目單位。作為一家融合香港現代化醫療管理的醫療機構,該院在中山市創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城市的建設項目成效如何?近日,記者采訪了該院副院長鄭國俊。
■全院開展中醫適宜技術達60種以上
過去3年,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率先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改革,作為中山市“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改革先行先試”的醫療創新改革項目單位,率先引進港醫、港藥、港械和港式服務,逐步探索出一條粵港醫療同質化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我們持續推進提升中醫藥覆蓋率,門診中藥處方占比達40%以上,住院患者應用中藥飲片人次占比達60%以上,全院開展中醫適宜技術達60種以上,開展中醫護理適宜技術達20余種,出院病人的中醫適宜技術使用率達60%以上?!编崌〗榻B,該院不斷提升中醫藥內涵建設,中醫病歷書寫率達96%以上,制定全院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80個,中醫優勢病種護理方案80個,制定全院中西醫臨床路徑65個,制定醫院協定方劑100個。
針對體質偏頗、病前狀態、慢病調理等人群,該院已開發膏方、中藥茶包、湯包超50款,引進養生設備1臺。醫院落實對口幫扶潮州饒平中醫醫院,每年派出對口幫扶醫護超10人次。目前,該院已建成省級中西醫結合特色???個,并柔性引進國醫大師兼院士石學敏、國醫大師唐祖宣等兩名國醫大師以及樊粵光、于天啟、楊欽河等省名中醫,并建立國醫大師工作室2個、省名中醫工作室3個,在該院帶徒查房及出門診。近年該院每年引進高水平中醫醫師20名以上,引進香港中醫師5名,選派20名醫護人員至外院及港澳地區進修學習。
■打造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
該院腫瘤科是中山市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爭取在3年內建設成“國家縣域癌癥篩查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知名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把中醫藥優勢融合到醫、教、研各方面。
鄭國俊介紹,醫院引進省名中醫于天啟教授為腫瘤科學中醫學術帶頭人,成立名中醫工作室。開展中西醫結合新技術,利用“加味逍遙散”聯合經皮微波消融術治療肝郁脾虛型肝癌及升白方輔助治療化療后骨髓抑制取得顯著療效,并聯合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符立悟教授開展條件重編程原代腫瘤細胞類器官培養技術,促進腫瘤精準治療。
加強粵港合作,推動灣區“港醫、港藥、港械”政策的落地。鄭國俊表示,借助“港澳藥械通”政策支持,該院率先申請腫瘤方面的“港藥、港械”備案,組織醫院各學科專家組提出“港澳藥械”腫瘤藥品及器械清單,并按照清單有序進行引進,醫院通過腫瘤??葡仍囅扔?,形成帶動效應,腫瘤等??苹颊呤紫全@益。開展粵港多學科會診,該院腫瘤MDT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暨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澳大利亞ICON國際腫瘤中心開展深度合作和技術支持,以多學科會診的方式,與香港及全國頂尖學術權威接軌,開展腫瘤MDT診療,為患者量身定做綜合診療方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的多學科診療中心,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等同國際級的醫療服務。
■設立國際醫療中心推進中西醫粵港合作
目前該院與香港醫務行政學院、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暨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團隊聯合設立“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國際醫療中心”,提供特需的高端國際醫療服務(港澳、國內外的名醫專家約診服務、進口藥品和器械),同時創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推動中醫藥現代化,提高中醫藥的科學性和臨床有效性。
鄭國俊介紹,該院的國際醫療中心分門診和住院部,門診部有8個診室,住院部有18張床位,推廣港式診療模式,為有需要的客戶提供就醫、住院以及專家遠程會診服務。目前已有17名香港資深醫生(其中5名為中醫師)完成內地執業的注冊手續,已有醫師定期出診。并選派多名本院醫務人員到香港學習,提升中醫藥技能水平,逐步壯大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
通過粵港合作,打造科研成果轉化平臺,該院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簽署框架協議,推進中醫藥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黃嘉良教授團隊的科研轉化項目成果已在該院落地推廣。據悉,為了促進醫院與香港雙向人才培養,該院啟動接收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師生理論實踐項目,擬每年接收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學生見習培訓,同時每年擬選派兩名醫務人員到港澳地區進行進修學習。
記者 周映夏 王云 通訊員 曾云乾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